主講/證嚴上人
恭錄/釋德昱 

人生之苦,苦在「煩惱」。
有句話形容人煩惱時,就好像「心打結了」。
佛法將種種煩惱歸類為九種,稱為「九結」,分別是
愛、恚、慢、癡、疑、見、取、嫉、慳。
解開這九結,人生即能安詳自在無罣礙。


人的本性清淨無染、智慧明朗;但是一般人受到周圍人事物影響,養成種
種煩惱習氣,遮蔽了本性智慧。

煩惱習氣就是「心結」,是人生諸苦的根源。

九結之一──愛結
滿心懊悔因「貪愛」

第一種心結是「貪愛」。貪愛的意思是:不該貪而貪,不該愛而愛。如果
不能守好心念,不該貪的硬要去貪,不該愛的強要去愛,往往會造成悲慘
的下場,很多家庭悲劇正是起因於貪愛。
  

媒體曾報導一位已婚婦人因外遇而惹來喪母禍端──

這位婦人本身有很好的職業,先生的事業也發展得很好,從臺灣擴展到大
陸,所以先生必須經常往來於臺灣和大陸之間。

有一段時間,她的先生住在大陸的時日比在臺灣還多,她在某個因緣下認
識了一位年輕人,對方知道她有許多財產,便百般體貼地追求她,她動了
愛欲之心,沒有堅守婦道,和年輕人交往親密。

有一天,婦人的母親到女兒家小住,發現女兒和這位年輕人過從甚密,便
責備女兒不該背叛丈夫,而且她也看出年輕人其實是看中女兒的財產,力
勸女兒要看清他的為人,趕緊和他分手。

婦人聽了母親一番勸告,也覺得自己錯了,先生為事業奔波忙碌,自己應
該多體諒他,不該做出對不起他的行為,所以就與年輕人疏遠了。

年輕人知道是她母親從中勸阻後,很不甘心,威脅她說:「如果你要了斷
這分情,我會不擇手段殺你的母親、殺你的丈夫!」她感到非常惶恐,雖
然和他保持距離,但不敢貿然斷絕彼此的關係。

一段時日之後,她的母親再來小住。某天下午,婦人出外辦事,留母親一
個人在家裡,等她辦完事回來,到處找不到母親,只看到母親的拖鞋及年
輕人的鑰匙圈掉在地上。

過了一會兒,年輕人來了,婦人稍不注意,母親的拖鞋和年輕人的鑰匙圈
就不見了,她心中起疑,悄悄將一個小型錄音機放在垃圾桶裡,想從年輕
人話語中找出一些蛛絲馬跡。年輕人一時衝動,脫口而出:他已將她母親
勒死了!她著急地問屍體在哪裡呢?年輕人故意帶她到外面繞了一圈,又
帶她去旅社。她趁年輕人不注意時,打電話給哥哥,請哥哥到她家,從垃
圾桶拿出那卷錄音帶去報案。

後來,警方找到母親屍體,她看到母親非常痛苦的遺容,感到十分內疚與
哀痛,因為這禍端是由自己惹出來的。發生這麼悲慘的事件,以後她要如
何面對自己?如何面對家人呢?

***

可見一念貪愛,足以造成終生悔憾啊!

人往往會貪戀外境而做出不該做的事,是「境」引誘人的「心」嗎?其實
是人沒管好自己的心,使自己陷於重重煩惱。像這位婦人,原本有個美好
的家庭,只因一念心沒守好,竟然造成這麼遺憾的事。

所以,大家平時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心,安守本分,對外境不起貪念,如
此才能擁有平安自在的人生。

九結之二──恚結
心念無明生「瞋恚」


「瞋恚」就是發脾氣,這是由於面對外境時,心不冷靜,產生無明(註1
)的念頭,以致表現出不理智的行為。


有一則故事是,一對夫妻開了一家糕餅店,因為生活忙碌又欠缺涵養,兩
人經常稍遇不順就發脾氣,每天過著吵架、打架的忙亂日子。

左右鄰居被吵得沒辦法過一天安寧的生活,請鄉長想想辦法。鄉長說:「
我也知道這件事必須設法解決,但這對夫妻實在很沒修養,愈去勸他們,
他們吵得愈厲害,真讓人傷腦筋!」

有一天,鄉長外出散步,遠遠就看到那家糕餅店前圍著一群人,他心裡明
白又有事情發生了。他來到店門口,穿越人群走進店裡,看到這對夫妻吵
得很厲害,先生很激動地對太太說:「你如果再這麼不聽話,什麼事都要
反對,我就要拿刀殺了你!」太太也大聲地說:「你殺啊!反正我也不想
活了。」

鄉長上前將兩人拉開說:「外面圍了那麼多人在看你們吵架,你們難道不
覺得慚愧嗎?」

這對夫妻往外看,果然有很多人,但是他們不僅不聽鄉長勸解,反而罵得
更大聲,動作愈來愈激烈。鄉長突然靈機一動,故意不理他們,往外大聲
叫說:「來啊!大家快來啊!這裡有這麼多糕餅,大家儘量拿去享用吧!


兩人聽了,急忙問鄉長為何如此?鄉長說:「反正你們一個想殺人,一個
想要死,被殺的人死了,殺了人要被抓去關,留著這些糕餅也沒有用,不
如給大家享享口福吧!」

兩人聽了,靜默無言。鄉長就說:「夫妻倆不要動不動就吵架,家和萬事
興啊!有緣才能結成夫妻,應該相互尊重,以感恩心來化解對立。你們為
了這個家而忙碌,聽到大家要搬糕餅,感到心疼,表示你們對努力得來的
成果很看重,既然如此,就不要輕易毀掉這一切!」

夫妻倆冷靜下來,覺得鄉長的話很有道理,答應以後願意好好相處,不再
吵架打架了。

***

為了維繫家庭,「工作」是家中每個人的本分,只要認清自己的責任,安
守本分,即使終日忙碌,心仍然會很平靜。如果覺得──要不是為了你們
,我何必那麼辛苦!或認為自已付出的比別人多,則情緒就不平衡了,心
中的無明念頭會不斷產生,動不動就對家人發脾氣,使家庭氣氛緊張不安


心不冷靜,就容易產生無明的念頭,所以學佛就是要學習讓心念時刻保持
冷靜,不要讓無明遮住了智慧,如此才不會與人起衝突,使彼此身心都不
得安寧。

所以,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用心,隨時注意自己的心境是否安詳清明。

九結之三──慢結
「驕慢」終將嘗苦果


人有時候會因為所擁有的比別人多一些,就自認高人一等。比如地位較高
或生活富裕的人,常自以為了不起;或有人長得漂亮些就很驕傲。可是人
生無常,眼前引以為傲之物,隨時可能毀壞、失去。


有一次我在慈濟醫院的加護病房,看到一張病床四周圍了很多人哭哭啼啼
,我走上前問發生了什麼事?醫師說:「這位太太發生車禍剛送過來,情
況不太樂觀,她的先生和兒子都在這場車禍中往生了。」

我牽起這位婦人的手,那是一雙細白柔滑的手;又看看她的臉,雖然已面
目全非,仍可看出皮膚很細白,可見她原本應該長得很美。但是,一場車
禍竟然使她變成這種形貌。

她的父親傷心地說:「我女兒去年才結婚,今天是結婚紀念日,也是她兒
子滿月的日子。他們一家人開車出去玩,沒想到竟然發生車禍。」

大家想想,人生多麼無常,真是難以預料啊!所以凡事有什麼好自恃傲人
的呢?

我們待人處事不只不能驕傲,還要注重禮節,言語行動時時恭謹合宜,才
能成就品格。

佛經裡有一段故事──

有位年輕人走在荒山野外,看到一個人正在鞭打一堆白骨,他覺得很奇怪
,上前問道:「你為何鞭打這堆白骨呢?」

那人回答說:「這堆白骨是我前生的遺骨,在世時不知修心、非常驕傲,
不尊重父母也不尊師重道,對所有人都很驕慢,造了許多惡事,死後墮入
地獄,嘗盡各種苦頭,好不容易才重獲人身,因此很痛恨自己前生所作所
為,特地跑來鞭打這堆白骨。」

年輕人再往前走,忽然看到一片光芒,再仔細看,原來有位很莊嚴的天人
在一堆白骨前恭敬禮拜。他又上前問說:「您為何要向這堆白骨恭敬禮拜
呢?」

天人面露微笑說:「這堆白骨是我前生的遺骨,在世時謙遜有愛心、尊重
師長、孝順父母,修了許多善業,死後往生天堂,因此我很感恩,每天都
來禮拜這堆白骨。」

年輕人心想:「我死後也將成為一堆白骨,此生若不調整好心念,像先前
那人一樣驕慢無禮,將來下場會變成怎樣呢?這位天人的前生謙遜慈悲,
值得我用心學習啊!」他心中暗自警惕著。

***

這則故事值得我們好好地思考:所謂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來
世果,今生做者是。」好好照顧心念,待人接物謹慎謙虛,日日做好事、
結好緣,才能為自己的未來鋪一條「福慧」的道路。

九結之四──癡結
掃除「愚癡」悟妙法 
 

有一句話是:「智慧者,學而得菩提;愚癡者,學而成生死」。意思是心
中如果煩惱重重,心結不打開,學什麼都無法體解真理,只能一直在生死
苦惱中流轉;若努力打開心結,使心定靜,智慧就容易開啟,學任何事都
能體會妙法。


以前在印度有一間古寺,寺裡住了一百多位修行者。鄰近村落裡有一位善
女人,她信仰佛法,喜歡布施,發願每天要供養一位有德的師父,於是向
古寺的住持懇求,每天請一位修行者到她家裡接受供養。

這位住持隨順眾生的願,每天指定一位修行者去接受供養,但是應供之後
必須為這位善女人說法。

有位修行者雖然年紀很大,但學佛未久,對佛法所知甚少,他聽同修者應
供回來後都說這位善女人很有智慧、對佛法很有研究,他內心非常惶恐,
害怕有一天輪到他去應供時,不知要為這位善女人說什麼法?

這一天終於來臨了,住持的派遣不能違抗,他只好硬著頭皮去接受供養。
他心情十分沈重,低著頭緩緩地走向善女人的家。

善女人看時間差不多了,心想不知今天來的是哪位德高望重的師父?很虔
誠地期待著。這時,遠遠看到一位老師父走過來,他的眼睛一直垂視著、
不東張西望,走起路來是那麼的莊嚴。善女人生起恭敬、歡喜之心,跪在
門口迎接老師父,請他到裡面入座。老師父很惶恐,一句話都說不出來,
默默地就座。

獻供完畢後,善女人坐在地上,等待老師父開示。因為她抱著非常尊敬的
心,所以一直不敢抬頭看老師父的臉,老師父看她這麼恭敬,心裡愈是惶
恐不安,不禁嘆了一口氣,很小聲地說:「愚癡無智,實在苦惱。」這位
善女人聽了很震撼!心想:這位老師父確實有德有智慧,簡單一句話就能
闡釋人生之苦的根本原因。

「眾生不明真理、造作種種惡業,在六道(註2)中反覆承受生、老、病
、死之苦,的確既悲哀又苦惱……」善女人專心地思考著。老師父看到她
如入禪定的模樣,自覺慚愧,躡著腳悄悄地跑回去了。

善女人體悟真理,證得初果(註3),她滿懷感恩,想好好地供養老師父
,但她還是不敢抬頭看老師父,頭低低地離開座位,到裡面拿出一件寶衣
,但是座位上已不見任何人影。她很驚訝,莫非老師父有神足通,不然怎
麼會一下子就不見了?她趕快拿著寶衣來到古寺,求見老師父。

老師父偷跑回來時已滿身大汗,一進入寮房就將門關起來,很怕看到人,
因為內心充滿愧疚。住持請老師父出來見善女人時,他心裡不安極了,不
過當善女人說出自己因虔誠聞法而得到清涼法喜,他也努力定下心來,用
心細思「愚癡無智,實在苦惱」,過了一會兒,心境突然豁然開朗,也證
得初果。

***

這故事是要告訴我們:只要用心掃除煩惱,保持心境定靜,原本即存在心
中的本性智慧就容易顯現。這位善女人因為非常虔誠恭敬,心境定靜清明
,所以聽了老師父一句無奈的自嘆語:「愚癡無知,實在苦惱」,本性智
慧就能顯現出來。

如果是執著煩惱的人,儘管再好的法在他面前,每天聽、每天看,所學的
東西都只是成為「所知障(註4)」,「所知障」愈多就愈煩惱,沈淪生
死輪迴不得解脫,這就是「愚癡者,學而成生死」。

因此,學佛要先掃除煩惱,不要將複雜的人事是非放在心裡;以很單純的
心來學習佛法,才能真正體會奧妙真理。

九結之五──疑結
化解「疑念」生道心


心中有疑,待人處事就會亂了方寸。佛經中說:「疑見造一切罪。」心中
疑慮點滴累積,容易造成一切罪業。


我曾聽過兩件家庭悲劇,一件是太太懷疑先生有外遇,十分氣憤,服毒自
殺。她被送到醫院時,情況已很不樂觀;雖然緊急救治,但是完全恢復的
機會很渺茫。只因一念疑心,她傷害了自己,也折磨了一家人,造成難以
挽回的悲劇。

另一件個案是先生懷疑太太有外遇,積疑日久,有一天兩人發生口角,先
生發瘋似地拿刀子往太太身上猛刺,刀刀皆中要害,送到醫院時已回天乏
術。子女們圍在媽媽身邊一直哭叫,但是媽媽再也不會醒來了。那時先生
已冷靜下來,知道自己錯了,當聽到醫生宣告急救無效,立即跑到病床前
看他太太,但子女對他表現出極端的反感,因為親眼目睹爸爸殘殺媽媽,
他們的心已碎了。

原本一個很好的家庭,只因一念疑心,造成家破人亡的慘劇,可見疑結的
確會造成無窮的罪業啊!

有句話是「信為道源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根」,掃除「疑念」才能產生
信心,有信心才能培養道心。

佛在世時,有一天在恆河邊說法,人人很歡喜地來聽法,連飛禽走獸也安
靜下來聆聽。那時,有位老人手中拿著一根枴杖,聽法聽得很入神,而拐
杖下面剛好有一隻蟾蜍,也專注地聽經。

老人的枴杖壓在蟾蜍的背部,牠因為聽得非常專注,沒有感覺到,老人也
沒有察覺,只是專心地聽法,把全身重心放在枴杖上。過了一會兒,蟾蜍
被壓死了,牠的靈魂飄上天,化生為天人。天人反觀自身來處,得知前身
是蟾蜍,因虔誠聞法而得化生為天人的果報,所以他又回來散花莊嚴道場
,並禮謝這隻虔誠的蟾蜍。

***

學佛修行,最重要的是培養信心,有信心才能入道,殷勤精進。信和疑是
相互對立的,要產生信心,一定要去除疑念;疑念一生,信心就會減少了


總之,時刻去疑生信才能誠懇學習,修正原有的偏差觀念與行為。

註1:無明──愚癡,不明白道理。
註2:六道──天、人、畜牲、餓鬼、地獄、阿修羅(有天之福、無天之
   德、多疑易怒)
註3:初果──即是「須陀洹果」,意譯為「入流」──初入聖人之流。
註4:所知障──執著於世俗學識,使本性智慧受到遮障。

人懷愛欲 不見道者 譬如澄水 致手攪之
眾人共臨 無有睹其影者 人以愛欲交錯
心中濁興 故不見道 愛欲垢盡 道可見矣


──《佛說四十二章經》

瞋恚之害 破諸善法 壞好名聞
今世後世 人不喜見
當知瞋心 甚於猛火 常當防護 無令得入


──《佛遺教經》

若人能持淨戒 是則能有善法
若無淨戒 諸善功德 皆不得生
是以當知 戒為第一安穩功德住處


──《佛遺教經》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ܤ ◕‿-ㄚ妹 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